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新闻>>新闻动态>>正文

我院成功主办第一届全国多模态外语教学创新学术会议

发布日期:2018-05-27 作者: 访问次数:[]

2018年5月26日,第一届全国多模态外语教学创新学术会议在郑州华原颐舍酒店及我校中原校区举办,会议由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和我校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由《外语电化教学》、新东方在线、伊点网络协办。作为一个超学科的研究领域,多模态研究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得到高度关注,不仅仅在语言学相关领域持续深耕推进,而且在社会学、法学、新闻学、电影电视、新媒体传播中颇受关注。在新媒介时代背景下,多模态教学研究对深化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外语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会人员合影

本次会议邀请到目前学界多模态研究领域多位重量级学者,有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永林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德禄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秦晓晴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董金伟教授,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邵军航教授,中原工学院郭万群教授,以及来自全国17个省市近120位代表参与交流讨论。会议由开幕式、专家主旨报告、分组讨论、闭幕式组成。

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郭万群主持。开幕式首先由我校副校长孙斌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孙斌副校长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介绍了中原工学院和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近年来良好的发展态势,孙斌副校长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可以务实畅谈,切实交流,为外语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随后,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会长俞理明致开幕辞,俞理明教授指出在理念上,多模态外语教学以认知科学为理论基础,在技术层面上,多模态外语教学运用现代数码技术,通过刺激外语教学受众的多感官通道,立体式呈现教学内容,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多模态外语教学的研究将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契机。

专家主旨报告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院长陈金诗、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胡伟华教授、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柴高洁等主持,清华大学外文系外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林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德禄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秦晓晴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院长董金伟教授、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语学院邵军航教授、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郭万群教授,分别作了《立足学科前沿,发扬工匠精神——多模态理论框架下的在线课程研发》、《多模态话语的再符号化探索及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外语教学实验研究设计方法及研究效度问题:以多模态教学实验为例》、《需求驱动、全能提高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建构——基于多模态的视角》、《具身认知与语言表征视觉化》、《MALL环境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的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等的主旨报告。

清华大学外文系外国语言研究中心主任杨永林教授主旨发言

杨永林教授指出在线课程的研发,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新亮点。结合“星空英语”教学平台的研发实践,分别从宏观认识、学科发展、顺时而为、在线课程、他山之石、前景展望六个方面阐述了多模态理论与应用,在优质教学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数字化时代多元识读能力培养的意义,随着在线课程的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之路。

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张德禄教授主旨发言

张德禄教授指出多模态话语中的再符号化是日常交际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本质是符号的重新设计,是将源话语在新语境下进行重新设计,达到意义转移的目的。接着,张教授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研究多模态话语中的再符号化现象的理论框架,并以从课本到课堂的再符号化为例,分析了再符号化的影响因素,再符号化在模态、媒介和意义三方面的转变及其效果,最后讨论了再符号化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秦晓晴教授主旨发言

秦晓晴教授指出实验方法是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列举多模态教学实验研究文献论证了多模态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因存在多种设计本身的缺陷影响了研究结果的效度,一些文献在数据分析中也存在不足,因而影响了对多模态教学模式作用的正确和客观理解,秦教授在不同类型实验实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运用更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及如何控制影响研究结果效度的主要因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院长董金伟教授主旨发言

董金伟教授从厘定媒体、多媒体(multimedia)、超媒体(hypermedia)、媒体间性(intermediality)以及模式(mode)、模态、多模态(multimodality)等意义相关又互有差异的几个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分析多模态大学英语课堂的特点与教学原则;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能力的描述以及学生需求、学校要求和社会期望,阐述以听、说、读、写、译及语用、学态(learning attitude)、学能(learning ability)、跨文化意识等全能提高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理念,论述现代网络技术辅助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及其在促学、促教、促研方面的作用。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外语学院邵军航教授主旨发言

邵军航教授提出多模态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具身认知观即体验哲学,详细介绍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语言系统的构成要素、特点及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语言表征中的视觉化表现类型,突出语言表征视觉化现象对多模态语言教学的启示。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郭万群教授主旨发言

郭万群教授首先对多模态、教学模式、创新、MALL (Mobile-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主体间性哲学等相关术语进行界定和概述,并简要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大学英语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历程,特别是从CALL到MALL的发展演变,郭教授认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40年是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和教育政策交互驱动的40年,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管理者和行业人士等多主体共同的参与和互动,其中,教师是核心。然后,以中原工学院大学英语课程McA2教学模式改革为例,介绍主体间性哲学在多模态外语教学创新中的应用。郭教授从主体间性哲学的视角出发,认为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是新时代大学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其核心驱动力主要来自教育政策和教育技术,媒体间性和文本间性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和催化作用,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等政策引领和慕课平台等教育教学条件支撑下,混合教学模式将成为大学外语教学主流模式,基于云移技术的多语语言输出和交流,将催生鲜活的新型语言生态。最后,他站在主体间性哲学的理论高度,展望了从MALL走向MA2LL的外语教学新时代。

大会现场

大会第一阶段,六位专家的主旨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给我们带来六场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满足了学生对老师、粉丝对偶像、青年学者对学术大家的所有期待与想象。

大会下午部分由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杜明甫教授主持,新东方在线教学产品项目总监任立业,伊点网络创始人黄超博士分别做了《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在线外语课程开发与应用》、《基于AI的混合式教学与智慧学习的多模态解决方案-实践与探讨》的专题报告。

新东方在线教学产品项目总监任立业行业专家发言

任立业指出随着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媒体、模式和模态创新为广大学习者创造了无处不在的学环境和立体化、数字化的泛在学习模式。在线课程,作为泛在学习理念下的资源核心,其本身的品质和价值,就成为了泛在学习行为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核心关注点之一。报告从泛在学习的发展演变,及其与时俱进的新特点出发,结合新模式下对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心理的分析,呈现泛在学习理念下,对广义与狭义“课程”的理解。接着,结合新东方在线课程研发工作的实践,描述在线课程的COMPASS教研理念。随后阐述在以泛在学习理念为基础的信息化教学中,广义课程资源的多模态应用,和课程在形成性知识图谱与动态能力评估提升学习有效性方面的实践。最后,以整体解决方案模式为核心,结合新时代外语教学行为参与者的角色变化,延展展示泛在学习,线下学习,学习服务三者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有效实践。

伊点网络创始人黄超博士行业专家发言

黄超博士从多模态优质资源的智能处理与教学过程中多模态的运用两方面,分别从内容与方法两个场景介绍了伊点网络公司的一些研发成果与实践。两位行业专家对外语在线课程和智慧学习的开发及应用方案的系统介绍,将更好地为多模态外语教学创新提供技术和平台的支持。

下午分组讨论在三个分会场进行,分会场围绕多模态实证教学研究,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多模态话语研究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发言人一丝不苟,主持人有条不紊,评议人认真严谨,会场里充满了经验交流、学术切磋、智慧碰撞的火花。

第一分会场现场

第一分会场围绕多模态实证教学,六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小组交流由郑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韩彩虹主持,同济大学硕士生导师黄立鹤点评。黄立鹤教授从亲历、多模态与口译教学,基于贴真建模思路的分析框架构建,基于影视情境的口译教学基本模式及案例分析,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四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分享;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韩蓉副教授以中国戏剧文化为例,探讨在汉学院文化选修课上,多模态理论在对外汉语文化课教学中的应用;中原工学院的季江静博士针对于多模态话语日语教学,以实际课堂为切入点,分享了她的考察成果;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黄瑞老师从问卷调查开始,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多元识读能力现状展开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提升对策;中原工学院郭亭亭博士从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学生的发音偏误着手,利用Praat软件进行特征分析,提出可助力语音教学的新颖思路;韩彩虹院长把大学英语多模态课堂教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好多模态教学。小组交流的最后,黄立鹤教授进行了全面系统而又深入的点评,他指出多模态首先要明确其定义,模态的调配和组合是重点。而后梳理了目前语言学界主要的多模态研究,指出研究的总逻辑主线以及目前国内多模态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二分会场现场

第二分会场围绕“多模态教学模式探究”展开讨论。会议由中原工学院宋艳梅教授主持,邵军航教授和韦汇余院长为点评专家。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5位学者依次做了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原工学院宋艳梅教授进行了多模态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研究,探索了将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可行性,认为将该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有助于弥补传统单模态教学的不足,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条件,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张文杰教授旨在独立学院构建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基于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李莉老师进行了基于移动终端的综合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认为基于自媒体与教学辅助APP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丰富多彩的交流形式使学习更加具有立体化,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内驱力和积极性。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梁凯凯老师尝试把POA教学法应用到英语专业技能课堂中,以期促进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输出”和“输入”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培育出符合我国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外语人才。中原工学院关成勇老师以校本英语写作SPOC为资源平台,借助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地参与角色,使写作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有利于教师传统教学角色的转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邵军航教授、韦汇余院长和宋艳梅教授分别对5位学者的论文研究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深入探讨了多模态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使大家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第三分会场由胡富茂院长主持多模态话语研究专题论坛。在本场论坛中5位专题论坛发言人聚焦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的说课艺术、多模态视角下英剧汉译《不可儿戏》的语音修辞、基于Praat的英语语音教学中发音偏误声学特征分析、Meta-talk Expressions in Teacher Talk by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and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中国公益禁烟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等主题,分享经验与见解。陈金诗教授、董金伟教授、刘桂兰教授、王秀琴教授做了精彩点评。

第三分会场现场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陈金诗教授基于语篇信息理论(DIT),以多模态话语分析为框架,以一节大学英语教学大赛中的说课教师话语为例,分析说课过程中教师调动的不同模态资源,探讨优质说课中的教师话语信息。陈教授将多模态话语分析与语篇信息理论相结合,为机构性话语分析提供新的研究参照。湖北大学刘桂兰教授从多模态视角考察英剧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的汉译本《不可儿戏》中的语音修辞表现,探讨戏剧翻译的语言文字符号模态与声音模态结合的翻译策略,以及为再现戏剧的舞台表演特征而采取的一些口语化表达和声韵修辞再造的翻译技巧,即活译修饰性语音模态和化译修辞性语音模态。中原工学院郭亭亭博士针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音标准确度难以提高的英语语音教学难题,利用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律语音实验室CSL语音工作站设备以及Praat软件,以言语学习模型为支撑,采用声学语音实验的方法,考察学生英语音标发音偏误的声学特征,探究学生英语音标习得准确度难以提高教学难题的原因。河南科技大学郭红伟博士examines the use of meta-talk expressions by teachers of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NSC) and of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NSE) in Chinese university English classes by adopting a corpus-based discourse analysis。东北师范大学贺文婧博士基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以及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探究了中国公益禁烟海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成意义是如何实现的、不同模态之间如何互动实现海报的中心意义。

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姚晓鸣教授致闭幕词

最后,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姚晓鸣教授致大会闭幕词,姚书记引用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说明本届会议的召开正逢其时,通过对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学术研究,重构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关系,提升教学生产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多模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本次会议,针对多模态在外语教学创新上的多种可能性、可行性,以及多模态外语教学创新的跨学科理论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交流了多模态外语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成果,筹备成立了“中国教育语言学研究会多模态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本次会议对我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可行性及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将有助于外语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通讯员/柴高洁、张少霞)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开展“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 下一条:周全营副书记带领全体辅导员检查学生宿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