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院新闻>>新闻动态>>正文

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传播研究所”举办“多模态话语”专题学术沙龙

发布日期:2017-10-11 作者: 访问次数:[]

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传播研究所”举办“多模态话语”专题学术沙龙
来源: 点击数:963次 更新时间:2009-11-25 14:33:59

为积极创设学术氛围,进一步凝练英语学科专业发展及研究方向,20091123日下午200-430,外国语学院语言与传播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群在学院315会议室举办了多模态话语专题学术沙龙。本次活动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郭万群教授召集并主持,参会人员为该研究群成员

教授首先对“多模态”理论在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对顾曰国教授的“3M”学习理念,张德禄教授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网络教育生态学、多模态、多媒体互动学习等理念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多模态、多媒体背景下的多感官学习、非词汇化学习及下意识学习等观点的重要性,并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多模态的教学应用效果。

受郭教授睿智言语及学术思维的启发,大家对多模态理论在教学和科研中的应用途径、理论假设及可行性分析等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褚振莉老师提出多模态学习理论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教学中静态内容太多,应增添动态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英语学习兴趣。孙健老师汇报了供多媒体、多模态学习的网络教室改造情况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并展示了09A班学生在线自主学习情况视频短片。李凌云提议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中加入视频短片,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听力理解。王哲老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初步展示了大学英语青年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所做的有益探索和教学实践,教授建议其阅读认知负荷理论,加强理论对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作用。常尚起老师提出在长对话中加入视频流,促进学生的理解,同时就如何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提出自己的困惑和思考。杨道云老师提出视听说课型课堂设计方案,初步尝试以任务教学法为导向,将本学期的视听说课课堂教学划分为与单元主题有关的文化解码导入活动、自主听力检查、纯音频听力训练及策略指导、视说训练、Role Play等教学环节,应加强对有效完成每个教学任务所需时间的科学分配及教学实施策略的研讨,对此,教授建议多融入理论内容,加强理论导向,建议在设计中把握几个问题,即:明确定位目标、设计依据、设计步骤、模态选择等,达成一个共识:浸泡式语言学习最优化,图、文、音等多模态学习次之,纯文本学习效果最差。杨道云和董晓航老师表示大外一部和二部要加强集体协作,以期做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杨庆龙老师把单模态比作一维化文本,比作剧本,对其进行解码后形成多维化文本,变成舞台上生动的戏剧演出,提出单模态和多模态的相互转化是一个编码解码的过程。关成勇老师提出将多模态理论应用到庭审语言中,并提出如何转写多模态语料及如何建立多模态语料库的问题(借鉴张德禄的多模态媒体系统);并提议将多模态语料转写经验应用于多模态教学研究。对于如何把握教学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系,教授提议双方多进行交流,只有多交流,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技术为教学科研服务。教授还提出让大家学习Instructional Design,建构主义等理论,阅读“多元读写能力”(multi-literacy)相关文献,可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多模态教学和单模态教学进行效果对比研究。

最后,教授对此次活动成果进行了总结提炼,提出若干课题供研究群成员协作研讨:多模态法律语言研究;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模态选择;大学生英语多元读写能力调查研究;多模态学习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学术沙龙在轻松,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大家深感受益匪浅。

(外国语学院关成勇文/)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中原工学院纪念12.9暨迎2010年元旦系列活动之征文比赛策划书 下一篇:关于我院第二次宿舍卫生检查的通报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举行考研座谈会 下一条:我院举办十佳歌手比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