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育新人,奋进新征程
郝菁
从1921年中共一大,到即将召开的二十大,一艘小小红船经历百年发展,已经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历史长河中,党的教育工作不曾中断,始终是一个重要命题,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中共一大就提出要“大力发展工会组织,加强对工人群众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此后,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对教育的重要论述。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教育从初创到建起来、大起来再到强起来,为迈向教育强国不懈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为如何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我国已经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进入了提质发展的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希望和前提。
回望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经过战火洗礼的革命者,与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建设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党的教育方针,立足我国国情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的教育不断坚守的育人使命,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党的教育方针百年流变中的未变之根本。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现在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南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能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能变。《礼记》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教育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要培养崇高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要涵养家国情怀,把个人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努力成长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国一代。
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教师作为立德树人的主力军,要心怀“国之大者”,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修身立德,培养能够在新征程中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让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
外国语学院办公室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