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大为,男,汉族,1981年2月出生,安徽省霍邱县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2008年7月进入中原工学院工作,先后荣获“河南省模范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河南省教学标兵”、“中原工学院院(部)级教学名师”、“中原工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中原工学院优秀党外知识分子”、“中原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
陈大为同志为人正派,思想觉悟高,作风朴实,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方面成绩突出。其先进事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信念坚定,注重教书育人。
陈大为同志政治信念坚定,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信仰。于2015年8月获“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于2016年7月在外国语学院首届“师德讲堂”中作主旨发言。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陈大为同志总是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敬业奉献,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放在首位。在教学工作中,陈大为同志严格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以优良的思想品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工作作风,从事本职工作,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于2011年度与2014年度两次获评中原工学院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并于2019年9月获“河南省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二、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
陈大为同志入校以来,一直承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史》、《汉语音韵学》、《汉字学》、《普通语音学》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均超过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教学工作中,陈大为同志能积极探索课程教学规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把握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在备课过程中,陈大为同志主动吸收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精心设计课件、教案;在课堂教学环节,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不忽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强调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能动性与艺术性的发挥,同时注重课堂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理论的探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陈大为同志于2013年获中原工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于2014年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河南赛区)一等奖,同时获“河南省教学标兵”荣誉称号;于2017年获中原工学院院部级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并多次为全校教师举行公开示范课。其教学水平既在学生中备受称赞,也获得了领导与同事的一致好评。
陈大为同志为人正直,治学严谨。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在全面负责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同时,他对自己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把关更为细致,要求更为严格。他连续七年(2012年—2018年)获“中原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称号。在他指导的学生中,共有七届八位同学获评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并逐步形成了“河南方言田野调查”与“唐宋诗词用韵研究”两个毕业论文选题系列,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探索科研新思路。
陈大为同志在认真完成日常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探索科研方法,创新科研思路,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教研与科研成果。
在教学研究方面,陈大为同志主持或参与中原工学院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4项,获中原工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主持或参与中原工学院慕课建设项目2项,参与中原工学院优质通识课建设项目1项,出版教材1部。
在科学研究方面,陈大为同志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3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篇。论文《唐五代湖北地区文人古体诗与韵文用韵系统考》获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主持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河南省软科学项目2项,河南省教育厅项目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