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212朱可可,中共党员,2025年考取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初试成绩386分(政治66,日语90,基础英语+汉语118,英语语言文学112),复试成绩88,在校期间,先后获得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学业奖学金、2024年词达人省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五好学生称号,专四成绩良好。
考取院校介绍:天外初试不压分,不歧视本科院校;初试复试占比5:5,英语语言文学(下面分为五类:英美文学、语言学、英语教育、国际商务英语等)共招生110多人,初试复试不区分方向,考的内容都一致。开学后按照总成绩排名选择方向,比较热门的例如英美文学如果成绩不好,可能选不到这个专业,我目前想选择语言学。
一、择校及专业选择
首先我确定的就是自己要考英语语言学(因为自己不喜欢翻译写作,而且不是特别喜欢看文学作品),然后关于择校,看了很多学校,也问了老师的建议,然后按照理想城市去除了一部分,其次按照题型划去一些学校,自己不喜欢大量背诵。还有一个特别关键的就是日语,很多学校已经改了203,所以如果不考203的话,可选择的学校就大大缩小了,今年我比较走运,天外是少数二外没改为203的。在选择天外之后我并没有给自己留第二手选择,因为它初试专业课一和二考的很怪,初试和复试完全不涉及语言学或是文学等内容。所以在9、10月份发布大纲之后几乎不可能再换学校,调剂也很困难。所以确定这个学校之后,我唯一目标就是一战上岸。
关于择校的建议,我认为最保险的还是去看真题,不要只看题型或是听别人说题难不难,不同人擅长的地方不一致,对于题的难度把握也不一致,就拿天外来说,它初试注重你以后的读文献能力还有单词功底,基英第一大题就是20个选词题,基本都是GRE的单词。因为择校的时候做了真题的单词题,并且自认为单词功底不错,这些使我更加坚定选择天外。
二、备考计划
完全确定好学校是在5月份之后,但是3、4月份我就已经开始着手学习日语了,每天都会坚持背单词,不定时也会做一些必考的翻译题。正式备考是暑假开始,暑假之前由于课程还比较多,就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日语和英语单词背诵,晚上的时候会不定时做一些翻译题和阅读来巩固自己的英语基本功。初试备考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7、8月:我是回家备考了,因为我不喜欢在人多的地方学习,而且在家对于我自己来说更加方便更轻松。暑假期间我备考还是很快乐的,每天大概学习8个小时,每周休息一天,期间主要侧重于汉译英翻译+日语学习,也开始摸索着政治应该如何学习,大概7月底就开始听徐涛老师的课了。
9、10月:回到学校之后就开始加大强度学习了,因为每天上午有一节课早八,所以就上完早八那一大节课开始自己的学习,我整个备考期间没有去过图书馆,还是同样的原因,不喜欢人很多的地方,所以我就一直在二号组团楼学习,找空教室学习(虽然会比较麻烦,但是我就当给自己下课放松了),晚上吃完晚饭洗漱完再去宿舍自习室学习,学到熄灯前20分钟左右。每周没有固定时间休息,一般学不下去或者心情不好就会放松自己。
11、12月份: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到最后阶段了,压力也随之而来,11月份我早上7点起来提前到教室背会儿书。晚上也会等到熄灯前一两分钟回去。12月份最后几天我就6:30起床,去宿舍自习室背一个小时书,然后再回到寝室洗漱吃饭去上课。没课的话就一整天待在宿舍自习室或者二号组团楼。
关于备考期间的挫折,大多数时候不是学习上的压力而是整个备考期间会出现和备考学习无关的各种各样的小意外。这些事情会让我完全无心学习。但是无论怎样我都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当那些小意外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主线任务是什么,学会抓大放小,当我无心学习的时候,我会和室友朋友去吃饭逛街,去操场散散步,跟家人打打电话,还有很适合我的就是看乒乓球比赛(很解压)、刷视频(我有个习惯就是正式学习之前必须刷一会儿视频,因为这会让我集中在自己的事情上,不被周围所打扰,不过前提是能控制住自己看不超过15分钟)。我们适度放松的时候就一定不要有愧疚感,适度的放松是为了效率更高地学习。
三、经验分享
政治:这个我考的比较低,也没有特别的备考经验。
二外日语:参考书是标日初级上下、中上+大学生日语1/2,五本书,但是如果学好了标日那三本书,那大学生日语1/2就不用看(我们本科期间学的就是这两本书)。
题型:完型两道大题10分,阅读四篇20分,翻译日译中50分(练习课本上所有可译的内容,以及做过的阅读题和翻译资料),作文20分(最后一两个月背背模板)
参考资料:圆圆老师的课程,N345蓝宝书(偏头鱼喵老师的课程有讲解),N345阅读天天做,飞鸟学堂阅读完型,日语作文模板,APP:moji辞书等各种背单词软件
因为择校的时候就知道二外是日语相对于其他二外比较困难,所以我前期就花了很多时间在日语上,基本上在暑假7月份学完所有课本上内容,后面就是巩固学习做题,也买了很多模拟题去做,后期就会少花费一些时间,因为后期专业课一和二还有政治会花费大量时间。
基础英语+汉语:无参考书;题型:20个单词选词填空+10个改错+两篇首字母填空+4篇阅读+英译汉+40分文化常识题
参考资料:专八单词、GRE单词绿皮书,老托福改错题,专四专八阅读,古汉语通论。公众号:Learn and record、独霸上海的妖怪、a Maverick6、 罗曼英专茶话会、 Men of letters、 App:古诗文网, Anki,欧路词典,不背单词
单词题可能会出原题,阅读整体没有专八难,只有最后一篇很难是那种选项很难选择的题,首字母题暑假后一天一篇就行,改错没有专八难,英译汉自我感觉比较难,就是那种你能看懂英语,但是就是翻译成中文不像人话的那种。最后40分是文化常识还有一些古文的句型题,很简单,最后几个月背背就行。
英语语言文学:无参考书;题型:40分汉译英+70分摘要题(给你一篇已经摘除题目、摘要和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写出英语和中文摘要)+40分作文
参考资料:武峰翻译课(作为入门用)、Monkey老师的翻译题和课程(作为日常练习),摘要课,顾家北作文,专八作文100篇,公众号:XXLIN1987(暑假开始跟着练习)
复习这个科目时,我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翻译和作文上,翻译天外这几年很喜欢出林语堂的文学翻译,作文都是关于时事政治的300词左右,(2025年题目是关于六尺巷、社会治理类的,我记得政治肖八大题压到了关于这个的)。摘要就是看起来难,但是上手没那么难,不过很难拿高分,学会方法就能拿到一个中等的分数。
四、复试教训和经验
相对于初试来说,复试给我的压力更大,因为自己本科完全没接触口译课,听力也不是强项。天外复试特别注重听力和口语,只有面试,包括自我介绍,问答,口译(老师读一遍或两遍政经类材料听完之后直接口译为英语,两段),听力复述(一段一分半到两分钟左右的英语新闻,类似于BBC新闻,播放两遍后开始复述),和时政问答(关于某些时事的看法)。在寒假期间我就开始练习口语和听力复述(比较推荐周思成的口语课,此处不论他为人如何,但是口语课确实能学到一些),等到成绩出来以后,压力随之而来,因为虽然自己的初试分数算比较高,但是去年也刷到有高分被刷的学生,而且初试复试比5:5。所以这里建议学弟学妹们过复试线后即使分高也千万不要懈怠。整个面试过程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一定要礼貌、自信大方、不卑不亢,我个人有一点建议就是在自我介绍和问答的时候,如果你和老师对上眼了,那就微笑着一直盯着他,不要闪躲。
以上就是我的备考经验,最后希望所有学弟学妹们为之努力的事情都会得到理想的结果!